妊娠34周時通常不建議刻意保胎,此時胎兒器官發育基本成熟,醫學上更傾向于自然分娩或必要時提前終止妊娠。主要考量包括胎兒存活率高、保胎藥物風險、潛在并發癥等因素。
妊娠34周已屬于晚孕期,胎兒肺部表面活性物質分泌較充足,出生后存活概率超過95%。此時使用保胎藥物如鹽酸利托君可能抑制胎兒呼吸功能,增加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風險。保胎治療可能延長宮內感染時間,導致絨毛膜羊膜炎等母嬰感染概率上升。
部分特殊情況仍需個體化評估,如胎兒生長嚴重受限或母體存在子癇前期重度表現時,短暫保胎可能為促胎肺成熟爭取時間。但需嚴格監測母胎狀況,權衡延長孕周與即刻分娩的利弊。雙胎妊娠合并早產征象時,34周后保胎收益往往低于風險。
對于34周出現宮縮的孕婦,建議立即就醫評估宮頸條件及胎兒狀況,避免自行服用保胎藥物。醫療團隊會根據胎心監護、超聲檢查等結果制定方案,可能采用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而非抑制宮縮。產后需加強新生兒護理,關注喂養耐受性及黃疸變化,母親應注意會陰傷口護理與血壓監測,保證充足休息與均衡營養,必要時進行母乳喂養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