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或潰瘍,可能伴隨發熱。典型癥狀包括口腔黏膜皰疹、手足臀部皮疹、食欲減退、低熱或高熱、精神萎靡等。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常見于5歲以下兒童,多數癥狀較輕,少數可能引發腦炎等嚴重并發癥。
1、口腔黏膜皰疹
口腔內出現米粒大小的皰疹或潰瘍,多分布在舌、頰黏膜、硬腭等部位,皰疹破潰后形成淺表潰瘍,可能導致患兒拒食、流涎。皰疹初期為紅色小點,逐漸發展為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口腔癥狀通常為首發表現,嚴重時可能影響吞咽功能。
2、手足臀部皮疹
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皰疹,直徑約2-5毫米,疹子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壁較厚,不易破潰。皮疹通常不癢不痛,少數可能伴隨輕微瘙癢。部分患兒膝蓋、肘部也可能出現類似皮疹,皮疹一般3-5天內自行消退,不留瘢痕。
3、發熱癥狀
約半數患兒發病初期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熱,體溫多在38℃左右,持續1-2天。少數重癥病例可能出現高熱超過39℃,發熱時間延長至3天以上。發熱期間可能伴隨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體溫恢復正常后其他癥狀逐漸顯現。
4、神經系統癥狀
少數患兒可能出現精神差、嗜睡、易驚、肢體抖動等神經系統癥狀,提示可能并發腦炎或腦膜炎。重癥病例可見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表現,需警惕腦干腦炎或神經源性肺水腫等危重情況。出現此類癥狀需立即就醫。
5、其他伴隨表現
部分患兒可能出現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癥狀,或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皮疹偶見于面部、軀干等非典型部位。嬰幼兒可能因口腔疼痛出現哭鬧不安、睡眠障礙等行為改變。癥狀嚴重程度與病毒類型有關,柯薩奇病毒A16型多引起輕癥,腸道病毒71型易導致重癥。
手足口病患兒應居家隔離至癥狀完全消失,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口腔清潔,飲食以溫涼流質或半流質為主。衣物被褥需定期消毒,避免抓撓皮疹。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態、體溫變化,若出現持續高熱、肢體抖動、呼吸異常等表現,須立即前往兒科或感染科就診。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定期清潔兒童玩具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