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排便困難可通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使用通便藥物、灌腸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緩解。便秘通常由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水分缺乏、腸道動力不足、藥物副作用、腸道器質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建議每日食用西藍花、燕麥、火龍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適量飲用溫水或蜂蜜水軟化糞便,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期便秘者可嘗試早餐前飲用溫鹽水刺激胃腸反射。
2、增加運動
適度運動能增強腹肌力量和腸道蠕動功能,推薦每天進行半小時快走、腹部按摩或瑜伽扭轉體式。臥床患者可做抬腿屈膝運動,順時針按摩臍周腹部。避免久坐不動導致腸蠕動減緩。
3、通便藥物
短期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等滲透性瀉藥,或開塞露局部潤滑通便。嚴重便秘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比沙可啶腸溶片等刺激性瀉藥。避免長期依賴瀉藥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4、灌腸治療
糞便嵌頓時可采用甘油灌腸劑或溫生理鹽水灌腸軟化排出干結糞便。灌腸操作需由醫護人員指導,避免頻繁使用損傷腸黏膜。老年患者灌腸時應注意控制灌入量和速度。
5、手術干預
頑固性便秘經檢查發現巨結腸、腸梗阻等器質性疾病時,可能需進行結腸部分切除術或直腸懸吊術。術后需配合飲食調理和盆底肌訓練,預防再次發生。
便秘患者應建立規律排便習慣,晨起后嘗試排便反射,避免刻意抑制便意。日常可增加酸奶、香蕉等益生菌和鉀含量高的食物,減少精制米面攝入。若調整生活方式無效或伴隨腹痛便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排除腸息肉、腫瘤等器質性病變。長期臥床者需特別注意預防糞便嵌塞,必要時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使用緩瀉劑維持排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