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膨出是指輸尿管末端在膀胱壁內或膀胱內異常擴張形成的囊狀結構,屬于先天性泌尿系統畸形。輸尿管膨出可能原因有胚胎發育異常、輸尿管開口狹窄、膀胱內壓力增高等,通常表現為排尿困難、尿路感染、血尿等癥狀。
1、胚胎發育異常
輸尿管膨出多與胚胎期輸尿管芽發育異常有關。輸尿管芽在發育過程中未能正常遷移或分化,導致輸尿管末端結構缺陷。這種情況可能單獨發生,也可能合并其他泌尿系統畸形。患者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年齡增長可能出現尿流變細、排尿中斷等現象。超聲檢查可發現膀胱內囊性占位,靜脈尿路造影有助于明確診斷。
2、輸尿管開口狹窄
輸尿管末端開口處先天性狹窄可導致尿液排出受阻,使輸尿管末端逐漸擴張形成膨出。狹窄可能由局部纖維化或肌肉發育不良引起。患者常有反復尿路感染病史,可能出現腰痛、發熱等癥狀。膀胱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輸尿管開口狹窄及膨出部位,尿動力學檢查可評估膀胱功能。
3、膀胱內壓力增高
神經源性膀胱或膀胱出口梗阻等疾病導致膀胱內壓力持續增高,可能繼發輸尿管末端擴張。長期膀胱高壓使輸尿管壁肌肉層薄弱部位向外膨出。這類患者多有排尿功能障礙病史,可能伴有尿失禁或尿潴留。尿流率測定和殘余尿量檢查有助于評估膀胱功能狀態。
4、繼發尿路感染
輸尿管膨出易導致尿液滯留,增加細菌滋生機會,引發反復尿路感染。常見致病菌包括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等。患者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嚴重時可出現發熱、腰痛等腎盂腎炎表現。尿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尿培養可明確病原菌。
5、并發癥風險
長期存在的輸尿管膨出可能導致輸尿管反流、腎積水等并發癥。膨出部位可能逐漸增大壓迫膀胱頸或尿道,導致排尿困難加重。少數情況下膨出可能脫垂至尿道外口,引起急性尿潴留。靜脈腎盂造影和CT尿路成像可全面評估上尿路情況,為治療提供依據。
輸尿管膨出患者應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攝入,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2000毫升左右,有助于稀釋尿液減少感染風險。避免長時間憋尿,養成定時排尿習慣。飲食方面宜清淡,限制高鹽高脂食物,適當增加新鮮蔬菜水果攝入。出現排尿異常或尿路感染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根據膨出大小和癥狀嚴重程度,醫生可能建議內鏡下切開、輸尿管再植等手術治療,術后需定期復查泌尿系統超聲監測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