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陽性通常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提示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能否治愈需根據感染階段和個體情況綜合判斷。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多數可自愈。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約90%可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實現表面抗原轉陰并產生保護性抗體。這一過程通常需要3-6個月,期間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但多數無需特殊治療。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完全治愈率較低。約5%-10%的成人感染者會發展為慢性乙肝,目前醫療手段尚難以徹底清除肝細胞內的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但通過規范治療可實現臨床治愈功能性治愈,即表面抗原轉陰伴病毒DNA檢測不到,肝臟炎癥得到控制。常用抗病毒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核苷類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擾素α。
特殊人群的治愈可能性存在差異。母嬰傳播感染者慢性化率高達90%,但兒童期開始抗病毒治療可獲得更高臨床治愈率。合并肝硬化或肝癌患者需優先控制并發癥,治愈目標需調整。
實現臨床治愈的關鍵因素包括:早期啟動抗病毒治療、持續病毒學應答、良好的免疫重建等。即使未達到臨床治愈,長期規范治療也能顯著降低肝硬化、肝癌風險。建議每3-6個月監測肝功能、病毒載量和肝臟超聲。
極少數慢性感染者可能發生表面抗原自發轉陰,年發生率約1%-2%。這種情況更常見于病毒載量低、無肝硬化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