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牙后牙疼可通過調整咬合、抗感染治療、局部冷敷、鎮痛藥物、修復體更換等方式緩解。疼痛通常由咬合創傷、繼發感染、牙髓反應、修復體壓迫、鄰牙問題等原因引起。
咬合創傷是最常見的術后疼痛原因。新鑲牙冠或橋體與對頜牙接觸過緊可能導致咀嚼時持續性鈍痛。牙醫可通過咬合紙測試調整修復體高度,通常1-2次調磨即可改善。伴隨牙齦腫脹時可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
繼發感染多發生在術后3-5天。食物嵌塞或邊緣密合不佳可能引發牙齦炎,表現為自發痛和叩擊痛。需拍攝牙片排除根尖病變,必要時拆除修復體進行根管治療。急性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控制炎癥。
牙髓反應常見于活髓牙預備后。高速車針產熱可能造成可復性牙髓炎,表現為冷熱刺激痛。多數2-4周自行緩解,持續疼痛需進行牙髓活力測試。布洛芬可暫時緩解癥狀,但夜間痛加劇提示需根管治療。
修復體壓迫導致的疼痛具有定位明確特點。全冠邊緣過長可能摩擦頰舌黏膜形成潰瘍。使用牙科探針可檢出懸突,輕微調整邊緣后配合康復新液含漱促進愈合。
鄰牙問題容易被忽視。長期缺牙導致鄰牙傾斜時,修復體就位可能擠壓鄰牙牙周膜。正畸輔助調整或選擇活動義齒可避免損傷,急性期可采用0.9%生理鹽水局部沖洗。
若疼痛伴隨膿性分泌物或面部腫脹,需立即就診排除頜骨骨髓炎。糖尿病患者鑲牙后應加強血糖監測,愈合延遲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多數修復體相關疼痛在2周內逐漸消退,持續超過1個月需重新評估修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