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癬是由微細棒狀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淺表性皮膚病。這種皮膚病變通常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色或棕紅色斑塊,好發于腹股溝、腋窩等皮膚皺褶部位。
紅癬的發病主要與五種因素相關。皮膚潮濕多汗為細菌繁殖創造條件,肥胖者皮膚摩擦增加易產生微小破損,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促進細菌生長,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防御能力減弱,長期使用抗生素破壞皮膚正常菌群平衡。
微細棒狀桿菌屬于皮膚正常菌群,當皮膚環境改變時會過度增殖。該菌分泌的卟啉類物質在伍德燈下呈現珊瑚紅色熒光,這是診斷的重要依據。病變區域通常無自覺癥狀,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輕度瘙癢。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是預防的關鍵。日常應選擇透氣衣物,出汗后及時擦干,肥胖者需注意減重。局部使用克霉唑軟膏或咪康唑乳膏可抑制細菌繁殖,嚴重病例需口服紅霉素。合并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
病變持續擴散或繼發感染時應就醫。皮膚科醫生通過伍德燈檢查即可確診,需與股癬、濕疹等疾病鑒別。規范治療兩周后皮損多可消退,但易復發需長期維持皮膚干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