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鎖關節脫位可能遺留關節不穩、慢性疼痛、活動受限、創傷性關節炎、肩關節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后遺癥的發生與損傷程度、治療方式、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
1、關節不穩
肩鎖關節脫位后韌帶結構損傷未完全修復時,可能出現關節穩定性下降。表現為肩部負重或上舉動作時關節異常彈響,嚴重者可能出現反復脫位。早期通過支具固定配合肩周肌群力量訓練可改善,陳舊性損傷需考慮韌帶重建手術。
2、慢性疼痛
關節囊瘢痕增生或軟骨損傷可能導致持續性鈍痛,寒冷天氣或過度活動后加重。疼痛多集中于鎖骨遠端1/3處,可放射至頸肩部。物理治療配合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癥狀,頑固性疼痛需關節腔注射治療。
3、活動受限
關節粘連或畸形愈合會導致外展、上舉功能受限,梳頭、穿衣等日常動作困難。康復期需循序漸進進行鐘擺運動、爬墻訓練等,嚴重粘連可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
4、創傷性關節炎
關節面不平整加速軟骨磨損,數年后可能出現骨贅增生、關節間隙狹窄。X線可見鎖骨遠端骨質硬化,活動時伴隨摩擦感。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行鎖骨遠端切除術。
5、肩關節功能障礙
長期代償性姿勢可能引發肩袖損傷或凍結肩,表現為肌力下降、主動被動活動均受限。需通過游泳、彈力帶訓練等綜合康復手段恢復肩胛骨穩定性。
建議患者康復期避免提拉重物及劇烈運動,睡眠時用枕頭支撐患側手臂減輕關節壓力。定期復查評估關節穩定性,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優質蛋白促進韌帶修復,可進行水中漫步等低沖擊運動維持關節活動度。出現持續疼痛或功能退化應及時就診,必要時進行影像學評估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