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干擾素治療是通過注射干擾素調節免疫系統、抑制病毒復制的抗病毒療法,適用于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干擾素具有免疫調節和直接抗病毒雙重作用,療程通常為48-52周。
1、作用機制:干擾素通過激活JAK-STAT信號通路,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抑制乙肝病毒DNA和RNA復制。同時增強NK細胞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活性,促進病毒清除。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和α-2b是常用長效制劑。
2、適用人群:HBeAg陽性患者轉氨酶持續升高2倍以上、HBV-DNA中低載量者療效較好。HBeAg陰性患者需滿足肝組織學顯示明顯炎癥或纖維化。失代償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禁用。
3、治療流程:治療前需評估甲狀腺功能、血常規和精神狀態。每周皮下注射1次,期間每月監測肝功能、HBV-DNA和HBeAg血清學轉換。出現持續病毒學應答者可考慮延長療程至72周。
4、不良反應:90%患者出現流感樣癥狀,可通過解熱鎮痛藥緩解。骨髓抑制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減少,需調整劑量。部分患者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抑郁癥狀,需對癥處理并心理疏導。
5、療效評估:治療24周時HBV-DNA下降≥2log10且HBeAg轉陰者預示療效良好。療程結束6個月后HBeAg血清學轉換率約30%,HBsAg清除率3-5%。聯合核苷類似物可提高遠期應答率。
治療期間需保證每日蛋白質攝入60-80g,優先選擇魚蝦、豆制品等優質蛋白。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注意注射部位輪換消毒,定期復查肝功能與病毒學指標。出現持續發熱或情緒波動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