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根據病程進展可分為臨床前期、前驅期、急性發作期、間歇期、慢性期和絕對期六個階段。
臨床前期患者無自覺癥狀,但存在前房淺、房角狹窄等解剖特征,需通過眼科檢查發現。此階段可通過激光周邊虹膜切開術預防發作,建議高危人群定期監測眼壓。
前驅期表現為短暫性視物模糊、虹視、眼脹伴輕度頭痛,多在暗環境或情緒波動后出現。癥狀通常持續1-2小時自行緩解,易被誤認為視疲勞。房角鏡檢查可見部分粘連,眼壓波動在30-50mmHg。
急性發作期屬于眼科急癥,突發劇烈眼痛、視力驟降、結膜充血,常伴惡心嘔吐。眼壓常超過50mmHg,角膜水腫呈毛玻璃樣,房角完全關閉。需立即降眼壓治療,包括靜脈滴注甘露醇、局部使用毛果蕓香堿等。若72小時內未控制可能造成永久性視神經損傷。
間歇期指急性發作后經治療眼壓恢復正常,房角重新開放的狀態。此期存在再次發作風險,建議在眼壓穩定后盡快行激光或手術干預。
慢性期表現為持續性房角粘連,眼壓中度升高但癥狀不明顯。典型體征為視盤凹陷擴大、視野進行性缺損。需長期使用前列腺素類滴眼液控制眼壓,必要時選擇小梁切除術。
絕對期為終末階段,視力完全喪失伴頑固性眼痛。眼球可發生角膜大泡變性或鞏膜葡萄腫,部分患者需行眼球摘除術緩解癥狀。定期眼科檢查與早期干預是避免疾病進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