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足癬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氣鞋襪等方式治療。腳氣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瘙癢、脫皮、水皰等癥狀。
皮膚癬菌感染是腳氣的主要原因,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這類真菌在溫暖潮濕環境中繁殖,易通過共用拖鞋、毛巾等途徑傳播。患者通常表現為足趾間脫屑、瘙癢,嚴重時可出現糜爛或繼發細菌感染。
外用抗真菌藥物是治療腳氣的首選,常用酮康唑乳膏、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劑等。藥物需覆蓋患處及周圍正常皮膚,持續使用至癥狀消失后1-2周。趾間糜爛者可配合使用氧化鋅軟膏保護創面。
保持足部清潔干燥能抑制真菌生長。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后徹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縫部位。選擇吸濕排汗的棉質襪子,避免連續兩天穿同一雙鞋。公共場所盡量不赤腳行走,不與他人共用修腳工具。
穿透氣性好的鞋子有助于改善局部環境。皮革、網面材質優于合成材料,夏季可多穿露趾涼鞋。運動后及時更換鞋襪,必要時使用抗真菌粉劑撒在鞋內。
若出現大面積水皰、化膿或發熱,可能提示繼發感染,需就醫進行細菌培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現腳氣癥狀應盡早就診,避免引發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