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隱血試驗主要用于篩查消化道出血相關疾病。該檢測通過識別糞便中肉眼不可見的微量血液,幫助判斷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性病變,陽性結果可能提示多種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潰瘍是常見病因之一,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因黏膜破損可能出現間歇性出血。這類患者通常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癥狀,治療需結合抑酸藥物和黏膜保護劑。
結直腸腫瘤是需警惕的病因,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腫瘤組織血管豐富易出血,可能伴隨排便習慣改變、體重下降。早期發現可通過腸鏡確診,治療以手術為主結合放化療。
炎癥性腸病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也可導致隱血陽性。腸道慢性炎癥引起黏膜糜爛出血,常表現為腹瀉、腹痛,治療需使用抗炎藥物和免疫調節劑。
消化道血管病變如毛細血管擴張癥或血管畸形,可能引起慢性滲血。這類病變通常需要內鏡檢查確診,治療方式包括內鏡下止血或手術。
痔瘡和肛裂是肛門直腸區常見出血原因,多表現為便后滴血或衛生紙染血。通過肛門指診可診斷,輕度者可通過飲食調節改善,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當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時,建議進一步進行胃腸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40歲以上人群或長期陽性者需警惕惡性腫瘤可能,應及時就醫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