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焦慮癥采用中醫治療具有一定效果,尤其適合輕中度患者或對西藥不耐受者。中醫治療以整體調理為核心,通過多途徑干預改善癥狀。
中藥湯劑是常用治療手段。逍遙散能疏肝解郁,適用于情緒波動伴脅脹癥狀;甘麥大棗湯養心安神,針對心悸失眠效果顯著;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對伴有軀體化癥狀者療效明確。臨床需根據證型辨證施治。
針灸療法顯示顯著療效。百會、印堂、神門等穴位配伍可調節神經遞質水平,內關、三陰交等穴位能改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耳穴壓豆選取心、腎、神門等反射區進行持續刺激。
傳統功法輔助效果良好。八段錦通過舒緩動作調節呼吸節奏,太極拳的意念引導有助于轉移焦慮焦點,五禽戲的仿生動作可促進氣血運行。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為宜。
情志相勝療法具有特色優勢。中醫五行理論指導下的悲勝怒、恐勝喜等情緒調節方法,配合移情易性的興趣培養,能打破焦慮情緒循環。音樂療法選用宮調式樂曲更佳。
重度焦慮或伴自殺傾向者需及時轉診西醫。中醫治療周期通常需要4-8周見效,治療期間應定期復診調整方案。保持規律作息、適度社交活動可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