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頜前突可通過正畸治療、正頜手術、功能矯治器、肌功能訓練、生活習慣調整等方式矯正。雙頜前突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舌體位置異常、頜骨發育異常、牙齒排列問題等原因引起。
1、正畸治療:
通過固定矯治器或隱形矯治器調整牙齒排列,適用于輕中度骨性前突或牙性前突。常見矯治器包括金屬托槽、陶瓷托槽、隱形牙套等,治療周期約18-36個月。需配合橡皮筋牽引或微種植體支抗增強效果。
2、正頜手術:
針對嚴重骨性前突需采用正頜外科手術,如上頜骨LeFort I型截骨術或下頜骨矢狀劈開術。手術需在骨骼發育完成后進行,術前術后需配合正畸治療,整體療程約2-3年。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麻木、腫脹等反應。
3、功能矯治器:
適用于青少年生長發育期患者,如Twin-block矯治器或Frankel矯治器。通過改變下頜位置刺激頜骨改建,每日佩戴16小時以上。需每3個月調整一次,療程約12-24個月。
4、肌功能訓練:
針對口呼吸、異常吞咽等軟組織問題,需進行唇肌訓練、舌位訓練等。每日練習抿唇動作、彈舌練習各50次,配合鼻呼吸訓練改善氣道功能。持續6個月可見面部肌肉平衡改善。
5、習慣矯正:
戒除吮指、咬唇等不良習慣,避免長期口呼吸。使用唇擋或舌刺等提醒裝置輔助習慣糾正,睡眠時可采用特制膠帶幫助閉唇。兒童期干預可降低30%頜骨發育異常風險。
日常建議增加富含鈣質的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攝入,配合咀嚼粗纖維食物如蘋果、胡蘿卜促進頜骨發育。避免長期單側咀嚼,可進行吹氣球等面部肌肉鍛煉。正畸期間需使用沖牙器、牙縫刷加強口腔清潔,每半年進行專業潔牙。青少年患者建議每年進行頜面部生長發育評估,成人術后需維持器佩戴至少1年防止復發。出現關節彈響或咬合不適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