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乳房縮小手術后仍可哺乳,但哺乳功能可能受手術方式及組織損傷程度影響。
1. 手術方式對哺乳功能的影響:
乳房縮小手術常見術式包括雙環法、垂直切口法和倒T切口法。雙環法對乳腺導管損傷較小,術后哺乳成功率較高;垂直切口法可能部分切斷導管,哺乳功能存在個體差異;倒T切口法因切除組織較多,哺乳能力可能明顯下降。手術中若保留乳暈與乳腺導管連接完整性,可最大限度保護哺乳功能。術前應與主刀醫生充分溝通哺乳需求,選擇適宜術式。
2. 術后恢復與哺乳準備:
術后需經歷3-6個月組織修復期,期間乳腺導管可能重新建立側支循環。建議術后半年再嘗試哺乳,通過熱敷按摩促進乳腺疏通。哺乳前可進行泌乳測試,觀察乳汁分泌量及通暢度。若出現乳汁淤積,需及時通過吸乳器輔助排空,避免引發乳腺炎。哺乳期間需特別注意乳房支撐,選擇無鋼圈哺乳文胸減輕懸韌帶負擔。
術后哺乳期應保證每日攝入優質蛋白質30克以上,如魚肉、豆制品等,配合亞麻籽油補充ω-3脂肪酸促進乳腺修復。避免穿戴過緊胸衣壓迫乳腺組織,哺乳前后可進行輕柔的乳房環形按摩。若出現乳汁分泌不足,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通草、王不留行等中藥材調理。定期進行乳腺超聲檢查,監測術后乳腺組織的恢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