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占位多數情況下需要通過宮腔鏡檢查明確診斷。宮腔鏡檢查是診斷宮腔占位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占位形態、獲取組織標本進行病理分析,同時兼具治療功能。
宮腔占位可能由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增生或惡性病變等因素引起。子宮內膜息肉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或無癥狀;子宮黏膜下肌瘤常伴隨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可能出現絕經后出血或陰道排液。
對于疑似宮腔占位的患者,醫生會根據超聲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當超聲提示占位直徑超過10毫米、伴有異常出血癥狀、絕經后新發占位或懷疑惡性可能時,強烈建議進行宮腔鏡檢查。部分小型無癥狀息肉可通過定期復查觀察變化。
宮腔鏡檢查屬于微創操作,通常在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檢查前需完善傳染病篩查、血常規等基礎檢查。術后可能出現輕微腹痛或少量陰道出血,一般1-2天可自行緩解。極少數情況下可能發生子宮穿孔、感染等并發癥。
特殊情況下如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急性生殖道炎癥或宮頸狹窄難以擴張者,需評估檢查風險。對于無法耐受宮腔鏡檢查的高危患者,可考慮通過診斷性刮宮或影像學隨訪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