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分層醫學上稱甲層分離癥可由皮膚科或手足外科診治。該癥狀表現為指甲板與甲床部分或完全分離,常見誘因包括真菌感染、外傷、營養缺乏及系統性疾病。
真菌感染是導致指甲分層的首要病因,以甲癬灰指甲最為常見,紅色毛癬菌感染占60%以上病例。患者常伴隨甲板增厚、變色及碎屑堆積,需通過真菌鏡檢確診。臨床常用抗真菌藥物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口服藥及阿莫羅芬搽劑等外用藥。
外傷性分層多發生于頻繁美甲或機械損傷后,甲母質受損會導致新生甲板結構異常。建議避免甲周皮膚過度修剪,減少使用化學性去甲油。嚴重外傷需手足外科進行甲床修復術,防止永久性甲畸形。
營養缺乏引發的分層與鐵、鋅、生物素等微量元素不足相關。長期缺鐵性貧血患者可能出現匙狀甲,維生素B7缺乏可導致甲板縱向裂開。通過血清鐵蛋白、微量元素檢測可明確診斷,需在營養科指導下補充相應營養素。
系統性疾病如銀屑病、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引發甲改變。銀屑病甲患者約50%出現甲分離,典型表現為甲板頂針樣凹陷;甲狀腺功能減退可導致甲生長緩慢、脆性增加。這類情況需治療原發病,皮膚科可能聯合內分泌科共同管理。
當分層伴隨甲周紅腫、化膿時提示細菌性甲溝炎,需急診處理。糖尿病患者出現進行性甲分離應警惕血管病變,建議盡早就醫。日常護理需保持手足干燥,修剪指甲時保留1-2毫米游離緣,避免過度浸泡堿性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