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嘔吐可能由胃腸炎、食物中毒、妊娠反應、腸梗阻、顱內壓增高等原因引起。嘔吐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但持續嘔吐可能導致脫水或電解質紊亂,需及時明確病因。
1、胃腸炎
胃腸炎多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常伴隨腹瀉、腹痛。輪狀病毒或諾如病毒感染多見于兒童,表現為突發嘔吐和低熱。細菌性胃腸炎可能因食用不潔食物導致,需通過糞便檢測確診。輕度病例可通過口服補液鹽緩解,嚴重時需靜脈補液。避免進食油膩或刺激性食物,注意手部衛生可降低感染風險。
2、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出現劇烈嘔吐伴腹部絞痛。癥狀通常在進食后數小時內發作,可能伴隨發熱和全身乏力。需留取嘔吐物或糞便樣本進行病原學檢測。治療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為主,細菌性中毒需使用抗生素。日常應注意食物冷藏保存和充分加熱。
3、妊娠反應
孕早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嘔吐中樞,表現為晨起惡心嘔吐。嚴重妊娠劇吐可能導致酮癥酸中毒,需檢測尿酮體和電解質。維生素B6補充劑和少量多餐可緩解癥狀,極少數需住院補液治療。妊娠20周后癥狀多自行緩解,持續嘔吐需排除甲狀腺功能異常。
4、腸梗阻
機械性腸梗阻時腸道內容物無法通過,引發噴射性嘔吐伴腹脹。腹部X線可見氣液平面,CT能明確梗阻部位。粘連性梗阻常見于腹部手術后,需禁食并留置胃管減壓。絞窄性梗阻可能出現血便和腹膜刺激征,需緊急手術解除梗阻。老年患者需警惕腫瘤導致的慢性梗阻。
5、顱內壓增高
腦腫瘤或腦出血導致顱內壓升高時,可表現為噴射狀嘔吐伴頭痛。視乳頭水腫和意識改變是典型體征,需通過頭顱CT或MRI確診。甘露醇可暫時降低顱壓,根本治療需處理原發病。后顱窩腫瘤可能首先表現為頑固性嘔吐,兒童患者需特別注意排除腦積水。
持續嘔吐患者應記錄嘔吐頻率和性狀,嘔吐物帶血或咖啡渣樣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注意補充淡鹽水或口服補液溶液防止脫水,避免立即服用止吐藥物掩蓋病情。伴隨高熱、意識障礙或腹痛加劇需急診就醫,老年人及嬰幼兒出現嘔吐更需警惕嚴重疾病。恢復期從流質飲食逐漸過渡,選擇米湯、藕粉等低渣食物減輕胃腸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