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膝關節炎的藥物主要有非甾體抗炎藥、關節軟骨保護劑、糖皮質激素、鎮痛藥、中藥制劑等。膝關節炎可能與關節退行性變、創傷、肥胖、炎癥反應、遺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
1、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是膝關節炎的常用藥物,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緩解關節疼痛和腫脹。常見的藥物包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美洛昔康等。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減輕炎癥反應,適用于輕中度疼痛患者。長期使用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關節軟骨保護劑
關節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等可促進軟骨修復,延緩關節退變。這類藥物能刺激軟骨細胞合成蛋白多糖和膠原蛋白,改善關節功能。通常需要長期服用才能見效,適用于早期膝關節炎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度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3、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等具有強效抗炎作用,適用于急性炎癥發作期。可通過關節腔注射給藥,能快速緩解關節腫脹和疼痛。但不宜頻繁使用,每年注射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加速關節軟骨破壞。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質疏松等副作用。
4、鎮痛藥
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曲馬多等可用于緩解膝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度疼痛,安全性較高。曲馬多適用于中重度疼痛,但可能引起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鎮痛藥僅對癥治療,不能改善關節病變,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
5、中藥制劑
中藥制劑如痹祺膠囊、風濕骨痛膠囊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功效。部分中藥含有天然抗炎成分,可緩解關節疼痛和僵硬。中藥治療膝關節炎需辨證施治,見效較慢但副作用較小。使用前應咨詢中醫師,避免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
膝關節炎患者除藥物治療外,應注意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擔。適當進行低沖擊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于保持關節活動度。飲食上可多攝入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魚類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爬樓梯等加重關節負荷的活動。定期復查,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