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GBS菌尿通常需要治療。B族鏈球菌菌尿可能增加早產、胎膜早破及新生兒感染風險,建議通過青霉素類、頭孢類等抗生素干預。治療需結合尿培養結果和藥物敏感試驗,在醫生指導下完成療程。
妊娠期GBS菌尿的病原體為B族鏈球菌,屬于條件致病菌。當尿液中檢出該菌且菌落數超過一定閾值時,可能引發泌尿系統感染。孕婦因生理性免疫功能調整,更易發生細菌定植。未治療的GBS菌尿可能上行感染至羊膜腔,與絨毛膜羊膜炎、低出生體重等不良妊娠結局相關。抗生素治療可顯著降低母嬰垂直傳播概率,常用藥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鈉、頭孢曲松鈉等,療程通常持續5-7天。
極少數無癥狀且菌落數較低的GBS菌尿孕婦,在密切監測下可能暫緩治療。這種情況需滿足尿培養菌落數未達診斷標準、無泌尿系統癥狀、無早產高危因素等條件。但仍需每2-4周復查尿培養,若出現菌量增長或妊娠并發癥征兆則需立即干預。對于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霉素或克林霉素替代,但需注意部分菌株可能存在耐藥性。
妊娠期發現GBS菌尿應定期進行尿常規和尿培養復查,治療期間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毫升有助于沖刷尿道。避免憋尿、保持會陰清潔等行為可減少細菌滋生。所有孕婦在妊娠35-37周均需接受GBS篩查,陽性者分娩時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若治療結束后癥狀復發或菌尿持續存在,需考慮是否存在泌尿系統解剖異常,必要時轉診至泌尿外科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