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腫可能由淋巴管發育異常、感染、腫瘤壓迫、手術創傷、放射治療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肢體腫脹、皮膚緊繃、活動受限、反復感染、纖維化等癥狀。
1、肢體腫脹:
淋巴水腫最典型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肢體非凹陷性腫脹,早期可能僅在久站或勞累后出現,隨病情進展可發展為持續性腫脹。腫脹部位觸診有橡皮樣質感,抬高患肢后腫脹程度可部分緩解。
2、皮膚改變:
長期淋巴淤積會導致皮膚增厚變硬,出現苔蘚樣變或疣狀增生。皮膚顏色可能加深呈棕褐色,汗毛脫落,角質層增厚。這些改變與局部組織蛋白質積聚引發的慢性炎癥反應有關。
3、活動障礙:
進行性加重的腫脹會導致關節活動范圍受限,特別是踝關節和腕關節。患者可能感到肢體沉重、僵硬,日常活動如行走、握物等動作逐漸變得困難,嚴重時甚至影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4、感染傾向:
淋巴循環障礙使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易發生丹毒等細菌感染。感染發作時會出現紅腫熱痛、發熱等表現,反復感染會進一步加重淋巴管損傷,形成惡性循環。這類感染每年發作超過三次即定義為復發性感染。
5、晚期并發癥:
病程超過十年的患者可能出現不可逆的纖維化改變,表現為皮膚皮革樣變、深部組織硬化。極端情況下可能發展為淋巴管肉瘤,這種惡性腫瘤多表現為患肢突然出現的紫色結節或斑塊。
淋巴水腫患者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外傷感染;穿著醫用壓力 garments 有助于促進淋巴回流;低鹽飲食可減輕水鈉潴留,適當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胸肉有助于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推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運動時穿戴專業壓力袖套或襪套;每日進行手法淋巴引流按摩,從遠端向近心端輕柔推按,配合深呼吸練習效果更佳;定期到專科門診評估病情進展,必要時考慮間歇氣壓治療或激光療法等物理干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