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可能由胎盤功能異常、血管內皮損傷、免疫調節失衡、遺傳易感性、營養缺乏等原因引起,嚴重時可導致胎盤早剝、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發癥。
1、胎盤早剝:
子癇前期患者胎盤血管痙攣缺血,易發生胎盤早剝。典型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伴陰道流血,超聲檢查可見胎盤后血腫。需立即終止妊娠,必要時輸血糾正失血性休克。
2、急性腎損傷:
腎小球內皮細胞腫脹導致濾過率下降,出現少尿、血肌酐升高。可能與血管緊張素Ⅱ敏感性增高有關,需限制液體入量,嚴重時需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
3、HELLP綜合征:
表現為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減少,右上腹疼痛伴惡心嘔吐。與微血管病性溶血相關,需輸注血小板,使用糖皮質激素,多數需在48小時內分娩。
4、腦水腫:
血壓急劇升高突破腦血流自動調節上限,引發頭痛、視物模糊甚至昏迷。CT顯示腦白質低密度影,需靜脈注射拉貝洛爾,甘露醇脫水降顱壓。
5、心功能衰竭:
后負荷增加及冠脈痙攣導致肺水腫,出現呼吸困難、端坐呼吸。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室舒張功能減退,需靜脈泵入硝酸甘油,限制鈉鹽攝入。
子癇患者需嚴格監測血壓變化,每日攝入蛋白質不低于80g,優先選擇魚類、禽蛋等優質蛋白;適當進行踝泵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出現持續頭痛或視覺異常需立即就醫,分娩后仍需繼續血壓監測至產后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