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主要區別在于病程長短、癥狀嚴重程度和病理變化。急性盆腔炎起病急驟,癥狀明顯,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慢性盆腔炎病程較長,癥狀較輕但易反復發作,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愈轉變而來。
1、病程差異
急性盆腔炎病程通常在1個月內,起病急驟,發展迅速。慢性盆腔炎病程超過2個月,部分患者可達數年。急性盆腔炎若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約25%會轉為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多由淋病奈瑟菌、衣原體等病原體急性感染所致,而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期治療不當或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炎癥遷延不愈。
2、癥狀表現
急性盆腔炎表現為下腹劇痛、高熱、陰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膿性,可伴有寒戰、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慢性盆腔炎癥狀相對輕微,主要為下腹隱痛、腰骶部酸痛,在勞累、性交后或月經前后加重,白帶量多但多為黏液性。急性盆腔炎查體可見下腹壓痛、反跳痛明顯,宮頸舉痛陽性;慢性盆腔炎腹部壓痛較輕,但可能觸及增粗的輸卵管或炎性包塊。
3、病理變化
急性盆腔炎病理改變以充血、水腫、滲出為主,輸卵管黏膜充血腫脹,管腔內有膿性分泌物。慢性盆腔炎以組織增生、粘連為主,輸卵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與周圍組織粘連形成炎性包塊。急性盆腔炎子宮內膜呈急性炎癥改變,慢性盆腔炎則表現為慢性子宮內膜炎,內膜間質內有大量漿細胞浸潤。
4、并發癥
急性盆腔炎可并發盆腔膿腫、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慢性盆腔炎主要導致輸卵管阻塞、盆腔粘連,增加異位妊娠和不孕風險。急性盆腔炎引起的輸卵管積膿若破潰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慢性盆腔炎形成的盆腔粘連可導致慢性盆腔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5、治療原則
急性盆腔炎需及時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必要時手術引流膿腫。慢性盆腔炎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物理療法、中藥調理等,嚴重者需手術松解粘連。急性盆腔炎抗生素治療需足量足療程,多采用頭孢類聯合抗厭氧菌藥物。慢性盆腔炎可配合短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
盆腔炎患者應注意經期衛生,避免不潔性行為,急性期需臥床休息。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優質蛋白和維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但慢性盆腔痛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婦科檢查可早期發現盆腔炎跡象,出現下腹疼痛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導致慢性化。保持良好心態,遵醫囑規范治療,有助于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