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瘤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主要由皮脂腺細胞異常增生形成,好發于頭面部及軀干,主要有單發結節型、多發斑塊型、老年皮脂腺增生型、皮脂腺痣繼發型、家族性綜合征型等類型。
1、單發結節型
表現為皮膚表面孤立的黃色或肉色圓形結節,質地柔軟,直徑多在1厘米以內。常見于成年人面部,尤其是眼瞼周圍。組織病理學顯示成熟的皮脂腺小葉結構,周圍有纖維包膜包裹。通常無須治療,若影響美觀可通過激光或手術切除。
2、多發斑塊型
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表現為前額、鼻部等部位的多發性扁平黃色斑塊,與皮膚老化相關。病理特征為真皮層內大量成熟皮脂腺聚集,可能伴有表皮萎縮。需與脂溢性角化病鑒別,必要時可采用冷凍或電灼治療。
3、老年皮脂腺增生
屬于生理性增生現象,常見于50歲以上人群鼻部及面頰,呈淡黃色丘疹樣突起。顯微鏡下可見擴大的皮脂腺導管開口和增生的腺體組織。通常無須特殊處理,日常需注意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日曬刺激腺體分泌。
4、皮脂腺痣繼發型
出生時即存在的先天性皮脂腺痣可能隨年齡增長出現瘤樣改變,表現為邊界清楚的橙紅色斑塊,表面呈顆粒狀。青春期后可能惡變為皮脂腺癌,需定期隨訪觀察。治療以手術完整切除為主,必要時需進行病理活檢。
5、家族性綜合征型
與Muir-Torre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相關,表現為多發性皮脂腺瘤合并內臟惡性腫瘤。此類患者需進行基因檢測,并定期篩查結直腸癌等腫瘤。治療需兼顧皮膚病變切除和全身腫瘤監測,建議多學科聯合診療。
日常護理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反復摩擦刺激。飲食宜清淡,限制高油脂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鋅元素有助于調節皮脂分泌。若發現腫塊短期內迅速增大、破潰出血或伴有疼痛,應及時就醫排除惡變可能。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皮膚專科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或既往有皮膚腫瘤病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