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前后壁膨出主要由盆底肌肉和筋膜結構松弛導致,常見于經產婦或長期腹壓增高人群。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兩類。
生理性因素中,妊娠和分娩是主要誘因。陰道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可能造成盆底肌肉拉伸或撕裂,尤其是難產、產程延長或胎兒過大時。多次分娩會累積損傷風險。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會導致盆底組織彈性減弱,黏膜變薄。長期慢性咳嗽、便秘或負重勞動等腹壓增高行為,可能加速盆底支撐結構退化。
病理性因素包括先天性結締組織發育異常,如馬凡綜合征患者盆底筋膜強度不足。神經肌肉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可能影響盆底肌群神經支配。盆腔手術史如子宮切除術可能破壞局部解剖結構。這類患者常伴有下腹墜脹感、排尿困難或性生活質量下降。
輕度膨出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生物反饋治療能幫助精準控制肌肉收縮。中度膨出需使用子宮托輔助支撐,雌激素軟膏可改善黏膜萎縮。重度膨出合并排尿功能障礙時,可選擇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或骶棘韌帶固定術。
出現明顯下墜感或排尿異常建議盡早就診。產后42天應常規進行盆底功能評估,絕經女性可考慮局部雌激素治療預防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