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癥狀表現主要有上腹疼痛、腹脹、反酸、噯氣、食欲減退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由共用餐具、不良飲食習慣、免疫力低下、胃黏膜損傷、家族遺傳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相關癥狀。
1、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常見癥狀,疼痛多位于劍突下或上腹部,呈隱痛、鈍痛或燒灼樣疼痛。疼痛可能與胃酸分泌異常、胃黏膜炎癥有關,進食后可能加重或緩解。長期反復發作的上腹疼痛需警惕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2、腹脹
腹脹表現為腹部飽脹感或壓迫感,多因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胃腸動力紊亂、胃排空延遲所致。腹脹常伴隨早飽、餐后不適,可能與胃內氣體增多、消化功能下降有關。調整進食速度、減少產氣食物攝入有助于緩解癥狀。
3、反酸
反酸指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產生燒心或酸味感。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破壞胃食管交界處抗反流機制,導致胃酸異常反流。夜間平臥時癥狀可能加重,抬高床頭、避免睡前進食可減少發作。
4、噯氣
噯氣是胃內氣體經口腔排出的現象,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導致胃內產氣增多或賁門松弛。頻繁噯氣可能伴隨口臭、胃部不適,與細菌代謝產生的氨氣等物質有關。減少碳酸飲料、咀嚼口香糖等習慣有助于改善。
5、食欲減退
食欲減退表現為進食欲望降低或早飽,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的慢性炎癥、胃功能失調有關。長期食欲減退可能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需結合其他癥狀綜合判斷。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食物可減輕不適。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注意分餐制避免傳染,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油膩食物。規律作息有助于維持胃腸功能穩定,戒煙限酒可減少胃黏膜刺激。若出現嘔血、黑便、消瘦等警報癥狀,應立即就醫進行碳13/14呼氣試驗或胃鏡檢查。確診后需遵醫囑規范使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聯合治療,完成療程后復查確保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