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可通過針灸、藥物控制、生活方式調整、血運重建手術等方式治療。心絞痛通常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供氧不足、情緒波動、寒冷刺激、過度勞累等原因引起。
1、針灸療法:
針灸通過刺激內關、膻中、心俞等穴位改善心肌微循環,臨床研究表明可減少硝酸甘油使用頻次。需由執業中醫師操作,每周3次為常規療程,急性發作期需配合西醫療法。
2、藥物控制:
硝酸甘油、美托洛爾、阿托伐他汀是核心治療藥物,前兩者可緩解胸痛癥狀,后者延緩斑塊進展。可能與血脂異常、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有關,通常表現為壓榨性胸痛、肩背放射痛等癥狀。
3、運動管理:
太極拳、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可增強心臟代償能力,運動時心率應控制在220-年齡×60%范圍內。避免提重物、爬陡坡等突發性負荷活動。
4、飲食調整:
每日攝入深海魚200克、燕麥50克有助于調節血脂,限制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烹飪采用橄欖油代替豬油,食鹽量控制在5克/日以下。
5、血運重建術: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或搭橋手術適用于多支血管病變患者,可能與糖尿病、長期吸煙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活動后氣促、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癥狀。
建議每日監測晨起靜息心率,秋冬季節注意頸部保暖。飲食可增加山楂、紅景天等藥食同源食材,運動前后進行5分鐘關節熱身。隨身攜帶硝酸甘油噴霧,癥狀持續15分鐘不緩解需立即就醫。保持居住環境濕度在50%左右,睡眠時采用30度半臥位可減輕心臟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