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質疏松疼痛可通過鈣劑補充、抗骨吸收藥物、鎮痛治療、物理療法及生活方式調整緩解。骨質疏松疼痛主要由骨量流失加速、骨微結構破壞、炎癥因子釋放、肌肉萎縮及跌倒風險增加等因素引起。
1、鈣劑補充:
鈣是骨骼主要成分,每日攝入1000-1200毫克鈣可減緩骨量流失。碳酸鈣、檸檬酸鈣等鈣劑需配合維生素D3促進吸收。長期缺鈣會導致骨密度持續下降,加重椎體壓縮性骨折風險。
2、抗骨吸收藥物:
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椎體骨折風險50%以上。需注意此類藥物可能引發食管刺激,服藥后保持直立姿勢30分鐘。
3、鎮痛治療:
急性疼痛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弱阿片類藥物如曲馬多。非甾體抗炎藥需謹慎用于老年患者,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及腎功能損害風險。重度疼痛建議在疼痛科醫師指導下進行神經阻滯治療。
4、物理療法:
脈沖電磁場治療可促進成骨細胞分化,低頻超聲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水中運動可減少關節負荷,每周3次30分鐘的水中步行能增強核心肌群力量,降低跌倒概率。
5、生活方式調整:
每日30分鐘日照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戒煙限酒減少骨代謝異常。居家環境需移除地毯、增加扶手,預防跌倒導致的脆性骨折。體重過輕者需增加蛋白質攝入至每公斤體重1.2克。
建議每日攝入3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配合深綠色蔬菜補充維生素K。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能改善平衡能力,運動時佩戴髖部保護器。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嚴重骨質疏松合并多發骨折時需評估椎體成形術或髖關節置換手術指征。疼痛持續加重或突發劇烈背痛需排除椎體骨折,及時就診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