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脫位可能導致視力模糊、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嚴重后果。晶狀體脫位的危害程度與脫位方向、范圍及是否合并其他眼部病變密切相關。
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晶狀體懸韌帶松弛常見于高度近視或老年人,早期表現為輕度視物模糊,通過驗光配鏡可矯正視力。進展期可能出現單眼復視,需使用棱鏡眼鏡暫時改善癥狀。若晶狀體半脫位壓迫房角,可能引發繼發性青光眼,表現為眼脹頭痛、惡心嘔吐,需及時降眼壓治療。
病理性因素包括馬凡綜合征、外傷性懸韌帶斷裂等。馬凡綜合征患者多伴有晶狀體全脫位至前房,可能引發角膜內皮失代償,需行晶狀體切除聯合前段玻璃體切割術。外傷性脫位常合并玻璃體疝入前房,可能誘發視網膜裂孔,需進行玻璃體視網膜聯合手術。這兩種情況均需在術后植入人工晶狀體以恢復屈光功能。
極少數情況下,晶狀體脫位至玻璃體腔可能多年無癥狀,但存在遲發性視網膜脫離風險。建議每半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若發現玻璃體牽引需預防性激光治療。全脫位晶狀體若發生鈣化,可能需通過超聲乳化吸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