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糖尿病足可采用中藥內服、外治法、針灸、推拿及飲食調理等方法。糖尿病足多因氣陰兩虛、瘀血阻絡或濕熱下注所致,需結合具體證型辨證施治。
1、中藥內服
針對氣陰兩虛型常用生脈飲合六味地黃丸加減,含人參、麥冬等益氣養陰;瘀血阻絡型選用桃紅四物湯加丹參、三七活血通絡;濕熱型則以四妙散為基礎方,配合黃柏、蒼術清熱利濕。需根據患者舌脈變化動態調整方劑,療程通常較長。
2、外治法
潰爛創面可用金黃散、生肌玉紅膏外敷促進愈合;紅腫熱痛者以黃連解毒湯濕敷清熱消腫。熏洗法選用桂枝、紅花等溫經藥材改善局部循環,配合箍圍療法防止感染擴散。外治需嚴格消毒,避免繼發感染。
3、針灸療法
選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健脾化濕,配合太溪、照海滋腎通絡。電針刺激可改善下肢微循環,艾灸關元、氣海能溫陽益氣。對神經病變導致的麻木刺痛,采用梅花針叩刺促進神經修復。
4、推拿康復
沿足陽明胃經推拿可改善氣血運行,點按涌泉穴引火歸元。配合踝泵運動預防肌肉萎縮,手法需避開潰瘍部位。氣功導引如八段錦能調節整體代謝,但需避免患足過度負重。
5、飲食調理
推薦苦瓜、山藥等具有降糖功效的食材,搭配木耳、海帶等活血軟堅。忌食辛辣炙烤及高糖食物,可適量食用西洋參、石斛等藥膳。飲食控制需與運動結合,保持每日熱量均衡攝入。
中醫治療糖尿病足強調標本兼治,急性期需配合西醫控糖抗感染,慢性階段通過中藥改善體質。患者應每日檢查足部皮膚,選擇寬松鞋襪避免摩擦,控制血糖水平穩定。出現新發潰瘍或感染征象時須立即就醫,禁止自行挑破水皰或修剪胼胝。長期堅持中藥調理可顯著降低截肢風險,但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