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刺痛可能與尿路感染、泌尿系統結石、前列腺炎、尿道炎、陰道炎等疾病有關。排尿刺痛通常由細菌感染、尿路梗阻、炎癥刺激、化學性損傷、神經敏感度增高等因素引起,需結合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細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可能導致尿路感染,常見癥狀為排尿灼熱感伴隨尿頻尿急。大腸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女性因尿道較短更易感染。治療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同時增加水分攝入促進細菌排出。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腎盂腎炎。
輸尿管或膀胱結石移動時劃傷黏膜會引起尖銳刺痛,可能伴隨血尿或腰部絞痛。結石形成與代謝異常、飲水不足有關,可通過超聲檢查確診。小于6毫米的結石多采用排石治療,使用坦索羅辛、雙氯芬酸鈉等藥物,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或輸尿管鏡手術。
中青年男性出現排尿末刺痛伴會陰脹痛,可能與細菌性前列腺炎相關。久坐、飲酒是常見誘因,前列腺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治療選用穿透前列腺包膜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配合α受體阻滯劑特拉唑嗪緩解癥狀。慢性患者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淋球菌或衣原體感染導致的尿道炎表現為尿道口分泌物和排尿刺痛,常見于不潔性接觸后。尿道拭子培養可明確病原體,淋病需注射頭孢曲松,非淋菌性尿道炎口服多西環素。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性伴侶需同步檢查。
女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或滴蟲感染時,炎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可能引起排尿不適。典型癥狀包括豆腐渣樣白帶和外陰瘙癢,鏡檢可見菌絲或滴蟲。克霉唑栓劑或甲硝唑口服可有效治療,需保持會陰干燥,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
出現排尿刺痛應記錄癥狀發生時間與伴隨表現,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毫升稀釋尿液。避免攝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品,選擇純棉透氣內衣。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排便后從前向后擦拭。若癥狀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現發熱、血尿,需立即泌尿科就診進行尿常規、超聲等檢查。老年患者需排除腫瘤可能,絕經后女性可考慮局部雌激素治療改善尿道黏膜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