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性肝衰竭是指肝臟功能在短時間內急劇惡化,通常伴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和意識障礙。暴發性肝衰竭主要由病毒感染、藥物或毒物損傷、代謝異常等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是常見誘因。病毒直接攻擊肝細胞導致大面積壞死,臨床表現為黃疸迅速加深、轉氨酶顯著升高。早期抗病毒治療可延緩病情進展,但需同時配合人工肝支持。
2、藥物損傷:
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是歐美國家主要病因,我國中草藥肝毒性也不容忽視。藥物代謝產物引發肝細胞凋亡,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伴發熱。N-乙酰半胱氨酸是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劑。
3、代謝異常: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Wilson病等代謝性疾病可導致肝細胞能量代謝障礙。銅沉積或脂肪酸浸潤引發肝細胞氣球樣變,常見于青少年或孕晚期婦女。血漿置換聯合青霉胺驅銅治療適用于Wilson病相關肝衰竭。
4、缺血缺氧:
心源性休克、敗血癥等導致肝臟灌注不足。肝竇內皮細胞損傷誘發微循環障礙,實驗室檢查可見乳酸水平持續升高。需通過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平均動脈壓>65mmHg。
5、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發作可表現為暴發性病程。免疫復合物沉積引起界面性肝炎,多伴有抗核抗體陽性。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可能改善預后。
暴發性肝衰竭患者需嚴格臥床休息,每日蛋白質攝入控制在0.5-1g/kg以避免肝性腦病加重。推薦食用支鏈氨基酸配方營養粉,同時補充維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監測每日體重變化和24小時尿量,避免高鈉飲食加重腹水。康復期可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但需避免對抗性運動導致外傷出血。出現性格改變或嗜睡等前驅癥狀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