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嘔吐可通過物理降溫、補液治療、藥物止吐、調整體位、監測生命體征等方式治療。中暑通常由高溫環境、劇烈運動、體液丟失、體溫調節障礙、電解質紊亂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脫去多余衣物,用濕毛巾擦拭皮膚或冰袋敷于大動脈處。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可能加重血管收縮。體溫降至38℃以下時停止降溫措施,防止低溫癥發生。
2、補液治療:優先選擇口服補液鹽,每15分鐘補充200ml淡鹽水。嚴重脫水時需靜脈輸注0.9%氯化鈉溶液,輸液速度控制在500-1000ml/小時。避免一次性大量飲用冰水,可能刺激胃腸道。
3、藥物止吐:甲氧氯普胺可促進胃排空,多潘立酮調節胃腸動力,昂丹司瓊阻斷嘔吐中樞。用藥前需排除腸梗阻等禁忌癥,老年患者慎用甲氧氯普胺可能引起錐體外系反應。
4、調整體位:采取側臥位防止誤吸,頭部墊高15-30度。嘔吐后協助清潔口腔,意識模糊者使用吸引器清除分泌物。監測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備好氣管插管設備。
5、生命監測:每10分鐘測量核心體溫,觀察瞳孔反應和意識狀態。記錄尿量和顏色,肌酸激酶超過正常值5倍提示橫紋肌溶解。心電圖檢查排除低鉀血癥所致心律失常。
中暑恢復期應持續補充含鉀果汁和電解質飲料,選擇西瓜、黃瓜等高水分水果。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逐步增加室內低強度活動如瑜伽、太極。穿著淺色透氣衣物,正午時段減少戶外停留,隨身攜帶十滴水等防暑藥品。出現反復頭痛或尿量減少需復查肝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