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能出現乏力、腹脹、黃疸、蜘蛛痣、腹水等癥狀。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發展的終末階段,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因素長期損傷肝臟導致。癥狀表現與肝功能代償程度相關,代償期癥狀較輕,失代償期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
1、乏力
肝硬化患者常出現持續性疲勞乏力,與肝臟代謝功能下降、能量合成不足有關。肝功能減退導致糖原合成減少、維生素代謝障礙,影響肌肉和神經的正常生理活動。乏力程度可能隨病情進展加重,部分患者伴隨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等表現。
2、腹脹
腹脹是肝硬化常見早期癥狀,多因門靜脈高壓導致胃腸淤血、消化功能紊亂引起。患者可能感覺腹部飽脹不適,進食后加重,伴隨噯氣、早飽等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腸壁水腫、腸道菌群失衡,進一步加重腹脹感。
3、黃疸
肝功能嚴重受損時可能出現皮膚和鞏膜黃染,表現為黃疸。肝硬化導致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下降,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黃疸程度與肝損傷嚴重性相關,可能伴隨皮膚瘙癢、尿液顏色加深等癥狀。
4、蜘蛛痣
肝硬化患者皮膚可能出現蜘蛛痣,表現為中心紅點周圍輻射狀毛細血管擴張。這與肝臟滅活雌激素能力下降有關,雌激素水平升高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多見于面部、頸部和上胸部,壓迫中心紅點時周圍血管網可暫時消失。
5、腹水
失代償期肝硬化可能出現腹腔積液,表現為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門靜脈高壓和低蛋白血癥導致液體滲出至腹腔,嚴重時可能伴隨呼吸困難、臍疝等癥狀。腹水易繼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需及時醫療干預。
肝硬化患者需嚴格戒酒,避免使用損傷肝臟的藥物。飲食應保證足夠熱量和優質蛋白,限制鈉鹽攝入以預防水腫。定期監測肝功能、腹部超聲等檢查,出現嘔血、意識改變等緊急癥狀需立即就醫。適當進行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全身狀況,但需避免過度疲勞。心理疏導和家庭支持對長期疾病管理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