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腺脫垂主要表現為上眼瞼外側無痛性腫脹或膨出,醫學上稱為淚腺下垂癥。典型癥狀包括單側或雙側眼瞼外上方飽滿感,可能伴隨輕度異物感,但通常無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
淚腺脫垂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患者可能僅發現眼瞼輕微隆起,尤其在疲勞或低頭時明顯,休息后可緩解。進展期可見持續性的淚腺組織移位,觸診可觸及滑動的質韌包塊,可能因機械摩擦導致間歇性干眼癥狀。嚴重脫垂時可能出現淚腺組織嵌頓,導致眼瞼閉合不全或繼發性結膜炎。
該病發生主要與先天性眶隔松弛、外傷或年齡相關性組織退化有關。女性發病率較高,可能與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結締組織強度降低相關。部分病例存在家族遺傳傾向,提示膠原蛋白代謝異常可能是潛在誘因。
診斷需通過眼科專科檢查結合影像學評估。醫生會進行淚腺觸診檢查移動度,超聲檢查可顯示脫垂淚腺的位置和形態,必要時通過MRI明確脫垂程度及排除腫瘤性病變。需注意與瞼板腺囊腫、眼眶脂肪疝出等疾病進行鑒別。
輕度脫垂可采用保守觀察,建議避免揉眼和劇烈運動等增加眶壓的行為。中重度病例需考慮手術復位固定,常用術式包括淚腺懸吊術或眶隔修補術。術后需定期復查防止復發,特別注意保持眼部清潔以防感染。
出現持續眼瞼腫脹或形態改變時應盡早就診。雖然淚腺脫垂多為良性病變,但需專業評估排除其他眼眶占位性疾病。及時干預可有效改善外觀并預防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