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支原體感染可能由性接觸傳播、免疫力低下、泌尿生殖道黏膜損傷、醫源性操作、母嬰垂直傳播等原因引起。
1、性接觸傳播
性接觸是解脲支原體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不安全性行為、多個性伴侶或性伴侶攜帶病原體均可增加感染風險。該病原體可附著于泌尿生殖道上皮細胞,通過黏膜接觸完成傳播。預防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侶及定期篩查。
2、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受損人群更易發生解脲支原體感染。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有艾滋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會導致機體防御能力下降。感染后癥狀可能更顯著,表現為尿頻尿急或陰道分泌物異常。建議加強營養攝入并控制基礎疾病。
3、泌尿生殖道黏膜損傷
尿道或陰道黏膜完整性受損時,解脲支原體更易侵入引發感染。機械性損傷可能源于過度清潔、婦科檢查或留置導尿管。伴隨癥狀包括排尿灼痛或局部紅腫。日常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操作時注意無菌規范。
4、醫源性操作
導尿、膀胱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將病原體帶入泌尿生殖道。醫療器械消毒不徹底或操作不規范是常見誘因。感染后可能出現發熱或腰痛等全身癥狀。醫療機構需嚴格執行消毒流程,患者術后應監測感染跡象。
5、母嬰垂直傳播
孕婦感染解脲支原體可能通過產道傳染給新生兒,導致嬰兒結膜炎或肺炎。孕期篩查陽性者需接受規范治療,分娩時可考慮剖宮產降低傳播風險。新生兒出現呼吸急促或眼部膿性分泌物時應及時就醫。
預防解脲支原體感染需注重個人衛生與防護措施。日常應選擇棉質透氣內衣,避免共用毛巾等私人物品。飲食上增加富含維生素A和鋅的食物如胡蘿卜、牡蠣,有助于維持黏膜健康。適度運動可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過度疲勞。出現尿路刺激癥狀或異常分泌物時,建議盡早就醫進行病原體檢測,確診后需伴侶同治以防交叉感染。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直至復查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