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糖孕婦應規律監測血糖、尿酮體、血壓、胎兒發育情況及糖化血紅蛋白。妊娠期高血糖可能增加母嬰并發癥風險,需通過多維度監測評估病情變化。
1、血糖
妊娠期高血糖孕婦需每日監測空腹及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反映基礎胰島素分泌功能,餐后2小時血糖可評估飲食控制效果。指尖血糖監測是常用方法,目標值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2小時血糖低于6.7mmol/L。持續高血糖可能導致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等并發癥。
2、尿酮體
尿酮體監測有助于發現饑餓性酮癥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孕婦晨起首次排尿檢測準確性較高,陽性結果提示機體脂肪分解過度。輕度酮癥可通過調整飲食間隔改善,重度需及時就醫。長期酮癥可能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育。
3、血壓
每周至少測量兩次血壓,妊娠期高血糖合并高血壓會顯著增加子癇前期風險。家庭自測血壓應選擇安靜環境,測量前休息5分鐘。血壓持續超過140/90mmHg需警惕妊娠高血壓疾病,可能需聯合降壓治療。
4、胎兒發育
通過超聲定期評估胎兒生長速度、羊水量及臍血流情況。孕中期每4周檢查一次,孕晚期增至每2周一次。重點關注胎兒腹圍增長,異常增大可能提示血糖控制不佳。胎心監護從孕32周開始,可及時發現胎兒窘迫。
5、糖化血紅蛋白
每2-3個月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反映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理想值應控制在6%以下,超過6.5%提示血糖長期控制不良。該項指標有助于判斷胰島素治療必要性,但需注意妊娠期紅細胞更新加快可能使檢測值偏低。
妊娠期高血糖孕婦除規律監測外,需保持均衡飲食,每日分5-6餐進食,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糙米等。適度進行散步、孕婦瑜伽等有氧運動,每周累計150分鐘。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情緒波動。所有監測數據應詳細記錄,復診時供醫生評估調整治療方案。出現視物模糊、嚴重水腫或胎動異常時須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