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悶耳鳴可能由耵聹栓塞、咽鼓管功能障礙、突發性耳聾、梅尼埃病、聽神經瘤等原因引起。耳悶耳鳴是耳鼻喉科常見癥狀,表現為耳內堵塞感伴異常聲響,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耵聹栓塞
外耳道耵聹積聚形成硬塊時可阻塞耳道,導致傳導性聽力下降和耳悶脹感。伴隨耳鳴多為低頻嗡嗡聲,可能因耵聹壓迫鼓膜或刺激外耳道皮膚引起。建議使用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耵聹后由醫生清理,避免自行掏耳造成損傷。
2、咽鼓管功能障礙
感冒或鼻炎時咽鼓管黏膜腫脹,導致中耳壓力調節失衡出現耳悶。耳鳴多為氣流聲或搏動性聲響,常見于飛機起降或潛水時。可通過捏鼻鼓氣法緩解,反復發作需排查鼻咽部病變,必要時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改善通氣。
3、突發性耳聾
72小時內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常伴耳鳴眩暈,病因可能與內耳微循環障礙或病毒感染有關。耳鳴多為高調蟬鳴聲,需盡早使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甲潑尼龍等藥物改善內耳供血,延誤治療可能遺留永久性聽力損失。
4、梅尼埃病
內淋巴積水引發的三聯癥包括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及耳鳴。耳鳴早期為低調隆隆聲,后期轉為持續性高頻噪音。急性期可用倍他司汀緩解眩暈,長期管理需限制鈉鹽攝入,頑固病例可考慮鼓室注射地塞米松。
5、聽神經瘤
橋小腦角區腫瘤壓迫聽神經時,表現為漸進性單側聽力下降伴耳鳴。耳鳴特點為與心跳同步的搏動聲或恒定高調音,可能合并面部麻木等顱神經癥狀。確診需進行磁共振檢查,小型腫瘤可觀察,較大腫瘤需顯微外科切除。
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及接觸噪音,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出現持續超過24小時的耳悶耳鳴,或伴隨眩暈、面癱等癥狀時須及時就診。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鎂元素,適度運動促進耳部微循環,避免用力擤鼻等增加中耳壓力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