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可通過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鼻內鏡檢查、鼻分泌物涂片檢查、鼻激發試驗等方法確診。過敏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后引發的非感染性炎癥,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癢和鼻塞。
一、皮膚點刺試驗
皮膚點刺試驗是診斷過敏性鼻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將少量過敏原提取液滴于前臂皮膚,用點刺針輕刺表皮,觀察局部是否出現風團和紅暈反應。該方法操作簡便且安全性高,可同時檢測多種常見過敏原如塵螨、花粉、動物皮屑等。檢查前需停用抗組胺藥物以免影響結果。
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
通過抽取靜脈血檢測血清中針對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水平,適用于皮膚點刺試驗結果不明確或存在皮膚病的患者。該方法不受藥物影響且無創傷性,可檢測食物類、吸入類等上百種過敏原,但檢測成本較高且出結果時間較長。
三、鼻內鏡檢查
鼻內鏡可直接觀察鼻黏膜是否呈現蒼白水腫、下鼻甲肥大等過敏性鼻炎典型表現,同時可排除鼻息肉、鼻竇炎等合并癥。檢查時會使用表面麻醉劑減輕不適感,過程中可能發現黏膜表面有清亮分泌物附著。
四、鼻分泌物涂片檢查
采集鼻腔分泌物進行顯微鏡檢查,若發現嗜酸性粒細胞比例超過5%則提示過敏反應。該方法輔助診斷價值較高但特異性不足,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采樣過程無創,適合兒童等配合度較差的患者。
五、鼻激發試驗
將可疑過敏原直接作用于鼻黏膜觀察是否誘發典型癥狀,是診斷的金標準但臨床較少開展。試驗需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可能引發劇烈噴嚏、流涕等不適反應,主要用于科研或特殊病例確診。
確診過敏性鼻炎后,日常需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室內清潔并使用空氣凈化器。季節交替時注意佩戴口罩防護,適當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飲食上減少海鮮、辛辣食物攝入,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若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哮喘等并發癥,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