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疾病種類較多,常見問題主要包括痔瘡、肛裂、肛瘺、肛周膿腫、直腸脫垂等。這些疾病按癥狀輕重可分為輕度功能障礙、局部感染性疾病及結構異常性疾病。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門疾病,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內痔主要表現為無痛性便血,外痔可伴有肛門異物感和疼痛。發病與長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相關。輕度痔瘡可通過增加膳食纖維、溫水坐浴緩解,嚴重者需行硬化劑注射或痔切除術。
肛裂是肛管皮膚縱行裂傷,典型癥狀為排便時刀割樣疼痛和便后滴血。急性肛裂多因大便干燥撕裂所致,保持排便通暢是關鍵。慢性肛裂需使用硝酸甘油軟膏促進愈合,頑固性裂傷可能需側方內括約肌切開術。
肛瘺是肛周膿腫破潰后形成的異常管道,表現為肛周反復流膿、腫痛。多數需手術切除瘺管,復雜性肛瘺可能需掛線療法。發病常與肛腺感染有關,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
肛周膿腫是肛周軟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伴隨劇烈跳痛、發熱。需及時切開引流,延誤治療可能發展為肛瘺。常見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和厭氧菌,免疫力低下者風險增高。
直腸脫垂指直腸黏膜或全層脫出肛門外,多見于老年女性和長期便秘者。輕度脫垂可手法復位,重度需行直腸懸吊固定術。長期脫垂可能導致肛門失禁或黏膜潰瘍。
肛門瘙癢癥雖非器質性疾病,但影響生活質量。多與局部潮濕、真菌感染或過敏有關,需保持肛周清潔干燥,避免搔抓。頑固性瘙癢需排除糖尿病、寄生蟲等系統性疾病。
多數肛門疾病可通過調整飲食、改善排便習慣預防。出現持續便血、肛門腫物脫出或劇烈疼痛時,建議盡早就診肛腸專科。肛門指檢和肛門鏡是常規檢查手段,復雜病例可能需超聲或磁共振成像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