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可通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組胺藥物治療,通常由食物過敏、藥物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異常等因素引起。

1、抗組胺藥物:
抗組胺藥物是蕁麻疹的一線治療選擇,通過阻斷組胺H1受體緩解瘙癢和風團。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具有長效作用且嗜睡副作用較少。癥狀較輕者可每日口服1次,慢性蕁麻疹患者需持續用藥數周。用藥期間需觀察是否出現口干、頭暈等不良反應。
2、糖皮質激素:
嚴重急性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可短期使用潑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免疫反應快速控制癥狀,但療程一般不超過7天,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突發喉頭水腫等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需立即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

3、免疫調節劑:
難治性慢性蕁麻疹可考慮環孢素、奧馬珠單抗等免疫調節治療。奧馬珠單抗通過結合IgE抗體阻斷過敏級聯反應,適用于抗組胺藥無效的自發性蕁麻疹。環孢素需監測腎功能和血壓,治療周期通常為3-6個月。生物制劑治療需嚴格評估適應癥和禁忌癥。
4、輔助用藥:
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可作為輔助治療降低血管通透性。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與抗組胺藥聯用可增強療效。伴焦慮癥狀患者可短期使用多塞平等具有抗組胺作用的三環類抗抑郁藥。外用藥方面,爐甘石洗劑能暫時緩解局部瘙癢癥狀。
5、特殊人群用藥:
孕婦首選氯雷他定等B類藥物,哺乳期宜選擇西替利嗪。兒童需按體重調整劑量,2歲以下建議使用地氯雷他定口服液。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減量使用非索非那定等不經肝臟代謝的藥物。老年患者需注意藥物間相互作用及跌倒風險。

蕁麻疹患者日常需避免辛辣食物、酒精等可能加重癥狀的飲食,記錄過敏日記排查誘因。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刺激,室溫保持在22-26℃為宜。適度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調節免疫,但運動誘發性蕁麻疹患者需謹慎。慢性患者建議每月復診評估療效,急性發作伴呼吸困難需立即急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