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瘙癢可能由局部炎癥、分泌物刺激、皮膚濕疹化、細菌感染、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溫水坐浴、藥物涂抹、飲食調整、保持清潔、就醫治療等方式緩解。
1、炎癥刺激:
痔核表面黏膜破損后易受糞便殘渣刺激,引發肛門周圍組織充血腫脹。炎癥反應釋放組胺類物質直接刺激神經末梢,產生持續性刺癢感。每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可減輕炎性滲出。
2、分泌物積聚:
內痔脫出時腸液滲漏混合糞便殘渣,在肛周皮膚皺褶處形成堿性環境。這種潮濕環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引發接觸性皮炎。建議排便后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清潔。
3、繼發濕疹:
長期搔抓導致皮膚角質層損傷,表現為紅斑、丘疹伴滲出。這種情況需停用含薄荷的止癢藥膏,改用氧化鋅軟膏保護皮損。棉質內褲需每日更換并用沸水消毒。
4、細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時會出現膿性分泌物和劇烈瘙癢,可能與肛竇炎并發有關。確診需進行分泌物培養,可局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嚴重時口服頭孢克洛。
5、血栓形成:
外痔靜脈叢急性血栓會導致肛門突發腫脹疼痛,伴隨皮膚缺血性瘙癢。這種情況需在48小時內進行血栓剝離術,術后配合地奧司明改善微循環。
每日攝入20克魔芋粉可增加糞便體積,減少排便時對痔核的摩擦。提肛運動每天3組每組15次能增強括約肌張力,避免痔核脫出。選擇無痕衛生巾替代普通紙巾可降低對瘙癢部位的機械刺激,夜間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減輕直腸靜脈壓力。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發熱需進行肛門鏡檢查排除肛周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