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手術后大便疼痛通常是術后正常反應,可能與創面刺激、排便用力、感染、瘢痕形成或肛門括約肌痙攣等因素有關。建議保持肛門清潔,避免便秘,若疼痛持續加重或伴隨發熱需及時就醫。
術后早期排便疼痛多與手術創面直接暴露有關。糞便經過未完全愈合的傷口時產生機械性摩擦,可能引發短暫銳痛。此時疼痛程度與手術方式相關,低位肛瘺切除術后疼痛較輕,高位復雜性肛瘺術后痛感更明顯。使用溫水坐浴可緩解不適,排便前涂抹痔瘡膏能減少摩擦。
持續加重的疼痛需警惕感染或膿腫形成。肛瘺術后創面易受糞便細菌污染,若出現跳痛、局部發熱伴膿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繼發感染。瘢痕增生導致的狹窄性疼痛多發生在術后1個月左右,表現為排便困難伴撕裂樣痛,此時需專業擴肛處理。肛門括約肌保護性痙攣引起的疼痛常在排便后持續數小時,熱敷配合肌肉松弛藥物可改善癥狀。
術后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毫升,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久蹲。選擇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便后使用無酒精濕巾清潔。兩周內避免騎自行車等壓迫肛周的運動,若出現發熱、肛門墜脹或異常出血應立即返院檢查。恢復期間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物,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類可能引發出血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