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出血的護理措施主要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保持會陰清潔、促進子宮收縮、補充液體和休息、心理支持等。
1、監測生命體征
產后出血患者需要定期測量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觀察是否有面色蒼白、頭暈、心悸等失血表現。醫護人員會記錄出血量,使用專用計量墊或稱重法評估出血嚴重程度。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休克征兆時需立即處理。
2、保持會陰清潔
每2-4小時用溫水清洗會陰部,從前向后擦拭避免感染。及時更換產褥墊,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衛生巾。會陰側切或撕裂傷口可用稀釋碘伏消毒,出現紅腫熱痛等感染跡象時需就醫。
3、促進子宮收縮
按摩子宮底幫助收縮,手法為單手置于恥骨聯合上方,另一手輕壓宮底作環形按摩。遵醫囑使用縮宮素類藥物,觀察陰道排出物性狀。母乳喂養可通過刺激乳頭反射性促進宮縮。
4、補充液體和休息
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輸液維持循環血量,血紅蛋白低于70g/L考慮輸血治療。臥床時抬高下肢改善回流,首次下床需有人陪同防止暈厥。飲食選擇高鐵高蛋白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等。
5、心理支持
解釋出血原因和處理方案,減輕產婦焦慮情緒。指導家屬參與護理,避免責備等負面言語。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表現時,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咨詢。
產后出血護理需持續至出血停止后48小時,每日觀察惡露量色變化。出院后保持適度活動,6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和性生活。出現發熱、惡露異味或突然大量出血需立即返院。哺乳期用藥需咨詢注意補充含鐵食物促進造血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