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長癬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醫學上稱為皮膚癬菌病。常見誘因包括直接接觸傳染源、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下降等,不同部位的癬可能對應特定菌種如足癬多由紅色毛癬菌導致。
皮膚癬菌病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直接接觸傳染是首要原因。共用毛巾、拖鞋等個人物品可能傳播真菌,健身房、游泳池等潮濕環境易成為感染場所。皮膚表面殘留的菌絲和孢子可通過接觸附著于健康皮膚。
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增加感染風險。長期浸泡水中、過度清潔導致皮脂膜破壞,或存在微小傷口時,真菌更易侵入角質層。糖尿病患者因皮膚糖分含量高,更易繼發癬癥。
免疫功能低下時易感性增強。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HIV感染者等群體可能出現頑固性癬癥,真菌可深入真皮層形成肉芽腫。老年人因皮膚代謝減慢,也屬于高發人群。
環境溫濕度直接影響真菌繁殖。紅色毛癬菌在28℃潮濕環境下繁殖速度加快,夏季趾間糜爛型足癬發病率顯著升高。密閉的膠鞋、不透氣衣物會形成局部悶熱環境。
遺傳因素決定部分人群易感性。某些基因型個體皮膚角質層結構特殊,對真菌的天然防御能力較弱,家族中可能出現多人反復感染的情況。
治療需根據癬的類型選擇抗真菌方案。體癬可外用聯苯芐唑乳膏,頭癬需口服特比萘芬配合酮康唑洗劑,頑固性甲癬可能需激光治療。保持患處干燥透氣,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種傳染。
出現邊緣隆起、中央消退的環形皮損,或伴有脫屑、瘙癢等癥狀時,建議到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確診。嬰幼兒、孕婦等特殊人群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