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癥可能與生長激素缺乏有關,但并非唯一原因。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確實會導致身高增長遲緩,但矮小癥的病因還包括遺傳因素、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等多種情況。
生長激素由腦垂體分泌,對骨骼和肌肉發育起關鍵作用。若兒童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出現身高明顯低于同齡人、生長速度緩慢等癥狀。確診需通過血液檢查測量生長激素水平,并結合骨齡評估。
1、生長激素缺乏型矮小癥:
這類患者通常表現為勻稱性身材矮小,年生長速度不足4厘米,骨齡明顯落后實際年齡。治療主要采用重組人生長激素替代療法,需在醫生指導下長期規范用藥。同時要保證充足睡眠,夜間生長激素分泌量占全天的70%以上。
2、非生長激素缺乏型矮小癥:
包括家族性矮小、體質性生長發育延遲等生理性原因,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病理性因素。這類患者生長激素水平正常,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家族性矮小兒童應注重營養均衡,每天保證500毫升牛奶、1個雞蛋的優質蛋白攝入。
日常護理需注意三點:保證每天1小時縱向運動如跳繩、籃球;晚上10點前入睡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飲食多選擇富含鋅的海產品、動物肝臟。若發現孩子身高長期低于標準值,應及時到兒科內分泌專科就診評估。定期監測生長曲線圖,記錄每月身高變化情況,這對判斷生長發育狀況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