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結節可能由感染性病變、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多種原因引起,常見因素包括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炎性假瘤、肺腺癌等。肺部結節的形成主要與以下五類因素相關:
感染性因素是肺部結節的常見原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導致肉芽腫性炎性結節,這類結節多伴有低熱、盜汗等結核中毒癥狀。真菌感染如隱球菌肺炎也可能形成孤立性結節,影像學上常呈現磨玻璃樣改變。細菌性肺炎吸收不完全時可遺留炎性假瘤,表現為邊界清晰的圓形陰影。
良性腫瘤約占肺部結節的30%。肺錯構瘤是最常見的肺良性腫瘤,由異常排列的軟骨、脂肪等組織構成,CT檢查可見"爆米花樣"鈣化。肺硬化性血管瘤好發于中年女性,增強掃描呈明顯均勻強化。這些良性病變通常生長緩慢,直徑多小于3厘米。
惡性腫瘤是需重點排查的原因。肺腺癌早期可表現為磨玻璃結節,隨著進展可能出現分葉征、毛刺征等惡性征象。轉移性肺癌常見于乳腺癌、結腸癌等患者,多表現為雙肺多發結節。小細胞肺癌雖然較少形成孤立結節,但具有倍增時間短的特點。
職業暴露與環境因素不可忽視。長期接觸石棉粉塵可能誘發胸膜斑或間皮瘤相關結節。矽肺患者肺部可出現特征性"蛋殼樣"鈣化結節。二手煙暴露者發生惡性結節的風險較常人增高2-4倍。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引發肺部結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能并發類風濕結節,多伴有皮下結節和關節畸形。結節病特征表現為雙側肺門淋巴結腫大伴肺內多發結節,確診需依靠組織活檢。
對于偶然發現的肺部結節,建議在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診,通過高分辨率CT、腫瘤標志物檢查等進行評估。直徑超過8毫米的實性結節或具有惡性征象的結節,需考慮穿刺活檢明確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