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可通過營養神經藥物、改善微循環藥物、激素治療等方式干預。視神經萎縮可能與青光眼、視神經炎、外傷、遺傳代謝性疾病、中毒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色覺異常等癥狀。
青光眼是導致視神經萎縮的常見原因,眼壓持續升高壓迫視神經纖維,造成不可逆損傷。患者可能出現眼脹頭痛、虹視現象,需通過降眼壓藥物如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病情,嚴重者需進行小梁切除術。
視神經炎多由自身免疫或感染引發,急性期表現為眼球轉動痛、視力驟降。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可減輕炎癥反應,配合維生素B1、甲鈷胺等神經營養藥物促進修復。多發性硬化患者需長期免疫調節治療。
外傷性視神經損傷需在72小時內大劑量激素沖擊,減輕繼發性水腫。同時使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環,輔以高壓氧治療提升血氧濃度。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如Leber病,可嘗試艾地苯醌延緩病程進展。
中毒性視神經萎縮常見于甲醇中毒,需立即靜脈注射乙醇拮抗劑。長期接觸重金屬或有機溶劑者應脫離污染環境,聯合硫辛酸、胞磷膽堿等抗氧化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晚期繼發視神經萎縮需嚴格控制血糖。
晚期患者可嘗試視神經管減壓術或視神經鞘切開術,但療效有限。低視力康復訓練有助于提高生活能力,如使用放大鏡、語音輔助設備。定期眼科隨訪監測視功能變化,避免強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