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內障主要由晶狀體蛋白質變性、紫外線長期損傷、代謝異常、遺傳因素及眼部疾病等因素引起。晶狀體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混濁,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1、晶狀體蛋白質變性
晶狀體中的可溶性蛋白質隨年齡增長逐漸轉化為不可溶性蛋白質,導致透光性下降。這種變性過程與氧化應激反應密切相關,自由基積累會加速蛋白質結構破壞。長期吸煙或酗酒可能加重這一過程。
2、紫外線長期損傷
眼睛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引發晶狀體上皮細胞損傷。紫外線可誘發光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氧自由基,這些物質會破壞晶狀體纖維細胞膜結構。戶外工作者或高原地區居民發病率相對較高。
3、代謝異常
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會導致晶狀體內滲透壓改變和糖代謝紊亂。高血糖環境下,山梨醇途徑激活會引起晶狀體纖維腫脹,同時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沉積也會加速晶狀體混濁。
4、遺傳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晶狀體代謝酶缺陷的遺傳傾向。這類人群的抗氧化系統功能較弱,清除自由基能力不足,使得晶狀體更易發生年齡相關性改變。有家族史者發病年齡往往較早。
5、眼部疾病
葡萄膜炎、視網膜色素變性等慢性眼病可能引發并發性白內障。炎癥因子持續刺激會導致血-房水屏障破壞,異常蛋白質滲入晶狀體。青光眼患者長期使用縮瞳劑也可能促進白內障發展。
預防老年性白內障需注意避免強光直射眼睛,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控制血糖血壓在正常范圍,戒煙限酒有助于延緩晶狀體老化。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攝入,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定期進行眼科檢查,早期發現可通過超聲乳化手術置換人工晶狀體,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并遵醫囑使用眼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