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漏尿可通過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產后漏尿通常由盆底肌損傷、妊娠期激素變化、分娩創傷、肥胖、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訓練
通過有規律地收縮和放松盆底肌群增強肌肉力量,改善控尿能力。凱格爾運動是常用方法,需持續數周至數月見效。訓練時避免腹部用力,保持正常呼吸。輕度漏尿患者通過規范訓練可顯著改善癥狀。
2、生物反饋治療
借助儀器將盆底肌活動轉化為圖像或聲音信號,幫助患者感知并掌握正確收縮方式。適用于無法自主識別肌肉群或訓練效果不佳者。治療需專業指導,每周進行數次,配合家庭訓練效果更佳。
3、電刺激治療
通過電極刺激盆底神經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和肌纖維收縮。對肌力較弱或神經損傷導致的漏尿效果明顯。需在醫療機構完成療程,可能出現短暫肌肉酸脹感。禁忌癥包括心臟起搏器植入者。
4、藥物治療
米多君可增加尿道閉合壓,適用于壓力性尿失禁;雌激素軟膏能改善萎縮性尿道炎相關漏尿。藥物需嚴格遵醫囑使用,可能出現口干、頭暈等副作用。哺乳期婦女用藥前應評估風險。
5、手術治療
尿道中段懸吊術通過植入人工吊帶加強尿道支撐,適用于重度患者。自體筋膜懸吊術利用自身組織修復,并發癥較少。術后需避免重體力勞動,存在排尿困難、感染等風險。
產后漏尿患者應控制體重避免腹壓增高,減少咖啡因攝入以防刺激膀胱。穿著透氣棉質內褲保持會陰清潔,練習定時排尿習慣。咳嗽或打噴嚏前交叉雙腿預防漏尿,可配合護墊使用。若癥狀持續加重或伴隨尿痛血尿,需及時復查排除泌尿系統感染。哺乳期治療需優先考慮安全性,避免自行服用中成藥。